<精緻彌月禮盒>-彌月油飯,喜餅禮盒,訂婚禮盒,彌月送禮
    彌月送禮   彌月油飯   彌月禮盒   彌月禮盒推薦   彌月禮盒試吃   喜餅禮盒   訂婚禮盒   最新消息
最新消息 > 羅毅游世界:統一與和平--德國考察筆記
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business.sohu.com/20160920/n468828842.shtml"

原標題:羅毅游世界:統一與和平--德國考察筆記前言自從14年中國股市大幅上漲開始,工作瞬間加速,實在沒時間認真出門考察,而15年又是股災決戰期,也沒時間,所以自《英國深度留學感悟與各階層分析》之后,就沒更新游世界系列了。而現在股市處于既沒有井噴式上漲,也沒有斷崖式下跌的階段,總算找到些時間可以再認真去海外轉轉,繼續自己的游世界規劃,畢竟自己的《羅毅游世界》系列,很多讀者還是惦記著。這次是去德國,為什麼是德國?因為德意志帝國在19世紀中后期的崛起,是深深吸引我的一段歷史,我始終想用自己的眼光好好審視下德國,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德國崛起,使德國工業傲視全球?到底又是什麼,讓德國走向法西斯主義的自我毀滅之路?當前正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,相信德國的很多經驗,都是值得我們考察和深思的,無論正面還是負面。游記中蘊含大量對歷史的思考,還望能體會筆者的苦心。本游記純屬筆者個人感悟,并非研究報告,與所供職機構觀點無關。德國初感覺剛出機場,就被滿大街的奔馳、奧迪、寶馬所震撼,因為這里的出租車很多都是這種在國內認為奢侈的品牌。路上各種各樣飛馳的名車,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德國工業之強大。這里是汽車的故鄉,高端制造業的樣本,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領軍的國家。別看路上汽車不少,但天空依舊是那么藍,說明當地的環保相當到位。自行車在德國也十分流行,道路基本都留有專門的自行車道,往往騎得飛快,我看對于行人來說,自行車應該更加要小心。至于國人的很多臉譜化認識,也覺得有必要糾正下,以前傳說德國火車精確到秒,必不晚點,這絕對是謠言,本人在德國坐火車4次,3次晚點,平均晚點20分鐘,最長晚點30分鐘,莫非人品太差?但跟德國當地留學生交流,發現德國火車晚點是正常現象,真沒想到當年的鐵路帝國,竟然沒落至此?反觀中國的高鐵,實在是太好,速度比德國快,而且更平穩,準時真是好太多。我不是憤青,真是客觀事實,不盲目自大,也不妄自菲薄。從旅游來說,隨處可見的教堂、宮殿,自然是美不勝收,羅曼式、哥特式、德國式、巴洛克式建筑隨處可見,狠狠的惡補了下歐洲建筑史,總算是能夠基本分辨出各種建筑物的特點、歷史成因等。建筑史和政治史,經濟史其實密切相關,對于我這個小歷史迷來說,也算一場饕餮盛宴。例如去看科隆大教堂,一出火車站,就被這巨高,巨大的科隆大教堂所震撼,抬頭仰望仿佛根本望不到頂,站立在這樣的建筑物下,能感受的只是自己的渺小,而無論正面、側面,無數的尖柱,更加凸顯教堂的高,名不虛傳,世界第三高的教堂。教堂全身灰黑色,莊嚴肅穆,而走進他們的珍品陳列室,金光閃閃,玲瑯滿目,主要集中在17世紀到20世紀。珍寶讓人目不暇接,工藝之精美,風格之奢靡,完全不輸同時期的中國文物,而到了19世紀后,可能要比同時期的中國更加精美,也反映出文明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。教堂為什麼要如此高大?哪怕需要建600年(1248-1880),耗費無數人的心血。因為這樣壯觀的哥特式建筑奇跡,彰顯神權的權威,自然也是天主教神權的一種衍生。始建于1248年,恰恰是蒙古帝國鐵蹄席卷亞歐大陸之時,而此時歐洲大陸仍然處于中世紀前期(以前稱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),代表著天主教神權自身的空前強大,當時科隆自身的經濟實力由于地處交易中心,也可以支持此工程,而科隆主教恰好奪得東方三圣遺骸,也需要有強力的建筑物來應對法國在神權上的競爭關系。說到底,就是神權的強大自然需要強有力的建筑來提升影響力,尤其哥特式建筑也盛行于此時,突出建筑物的高度,加強對信徒心理的崇高沖擊力。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-17世紀的建筑,往往簡潔、對稱,突出科學的美,突出對人的重視,突出個人的作用,就是因為要從過度壓迫的神權下解放個性,這樣才有之后的科技革命。而巴洛克建筑,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已經充分在全球領先的基礎上,財富從全球源源不斷的涌入歐洲,所以此時的建筑往往突出奢華,復雜。為什麼是德國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?這次去了很多博物館,感受最深的就是德國的巔峰時期就在19世紀中,到二戰前。第一次工業革命(蒸汽機,紡織機械)發生在英國,但為什麼不是英國引領第二次?(火車,電氣)。仔細研究,不得不說德國的統一貢獻了很大的力量。英國是個島國,也是海洋文明的杰出代表,巔峰應該在20世紀前,不過可惜的是,火車的出現,大陸運輸效率的大幅提升,實實在在的改變了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潛力對比。但大陸文明很多,火車之所以在德國,美國得到最大的伸展,這必然是體制變革的作用。先說說英國的體制壁壘,在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后,英國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,對鐵路、電氣、現代科學(化學物理)的大學表現冷淡,因為鐵路會動搖航運的巨大利益,現代科學,會動搖大學中神學的既得利益,電氣會動搖巨大海外殖民地的人力利益,總之,由于這些既得利益,使得英國在改革中處于劣勢。還有很關鍵一點,英國的國土面積和島國特性,決定了國內市場的狹小,也確實不適合火車,電氣的發展。但是反觀德國,則十分不同。德國的統一是經濟起飛的基礎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,1864年普丹,1866年普奧,1870年的普法戰爭,成功的統一了德意志帝國,這種統一并不是簡單靠武力,其實研究歷史,這種統一是符合德國大多數階層的利益的。之前的關稅同盟(1834年),大部分階層就是希望德意志內部能夠統一市場,但是外部的各種力量,和德意志內部保守的封建勢力,實際上并不希望強大的德意志共同體出現。對于外部各國:當時的法國,奧地利,丹麥來說,德意志統一意味著強大近鄰的出現,會挑戰原有的政治體系。而對于內部的封建秩序和保守的地主階層來說,統一的德國意味著中央集權能力的加強,如果德意志帝國背后代表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,必然會要求釋放原有的佃農勞動力,同時打破地域之間的貿易壁壘,促使資本流動,從而損害地主的利益(資本要求釋放土地,勞動力,思想,地主能同意嗎?)。但是德國成功突破了原有地主的限制,外部的制約,成功統一,而且通過改革,使得原有的容克貴族(地主封建代表)向資產階級轉化,一個統一的內部市場就這樣形成。后發優勢體現淋漓盡致德國的后發優勢非常突出,在1600年之后的神圣羅馬帝國(962-1806),中央權威已經名存實亡。所以德國真正的統一利益基礎,可能也就是從1800年算起,然而由于之前發展遲滯,海上航運一直落后于全球海洋帝國(西班牙,葡萄牙,荷蘭,英國),但正因為如此,就沒有那么強的海運既得利益。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,也代表著,在思想層面,德意志地區應該是最先覺醒的一批,三十年戰爭(1618-1648)雖然十分慘烈,但也不得不說,神權在這段時間中,也受到相應改革和重構,也因此現代科學可以在這篇土壤中扎下根來,雖然很多現代科學啟蒙于英國,但反而在德國進一步發揚光大,這就足以證明后發優勢的力量。同時由于英國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,很多工業廠房已經成形,或者說舊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,指望英國自己去打破這種體系,實際上非常困難,而德國則沒這種煩惱,新的技術,結合現代大學的研究成果,可以直接跳過原有體系,采用最新技術,最大規模,從而盡可能降低成本,提升全球競爭力。在這個階段,一批德國最優秀的工業企業閃現出來,例如西門子(創立于1847),奔馳(創立于1871),這些企業我們這次也都去考察過,不得不說,整體反映出德國的先進工業水平。奔馳的工業車間中,飛舞的庫卡機械臂,高度的大數據集中,整潔的環境,科學的設備安放,都給人留下極深印象。西門子正在將智能工廠發揚光大(目前已經成為西門子內部最重要的事業部),為未來真正的工業4.0做鋪墊,按照我的理解,首先是實現大數據的集中,分析,結合最新情況智能調節產品,產量,做到電氣化,自動化,數字化。這種布局和改革,對于西門子這種古老的企業,確實很難得,因為古老企業往往代表既得利益的固化,敢于自己主動躍升的,還真不多。反觀現在中國內部的企業家,很多在考慮移民,把畢生積累的實業資產積極出售,真有些覺得悲哀,當然,造成這種現象不能怪企業家,過去的體制因素影響很大,但我們現在要看到體制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改革,后面再詳細說。德國之殤:好戰必亡德國的工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頂峰,或許在一戰開始的時候,美國都不敢說完全能壓制住德國。拿德意志銀行來說,成立于1870年,從1873-1906年,并購32家銀行,控股87家銀行,在歐洲銀行業中,已經排名前列。可惜的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,繁榮進程戛然而止。巨大的賠款、惡性通脹,使得銀行被擠兌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,更導致德國大型優秀企業被分拆,例如西門子,雖然之后能有重新整合與美國馬歇爾計劃,但也是受了重大挫折,而且很多核心領域的優勢已經讓給了美國,尤其是金融領域。我們回顧下德意志銀行最高市值,即使在全能銀行的框架下,而且在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的背景下,也就只能到這個水平,如果德國能夠保持和平,逐步聯合周邊國家,砥礪前行,或許現在的德意志銀行會是另外一番樣子。再看看最近德意志銀行的走勢,更覺悲哀,當年的一代霸主淪落至此。中國的未來:統一的市場,市場化,法制化統一的市場德國的歷史充分揭示一個規律:統一往往是崛起的前提,因為如果一個國家被分裂,市場就會被割裂,而且控制頂層權力的階層,往往是地主(波蘭),或者軍閥(民國初期),這些階層的統治,必然是阻撓市場效率的提高,波蘭歷史上為什麼被分裂多次,不得不說和其之前地主的力量過于強大有密不可分的關系,而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,厘金高企(地方關稅),軍閥掠奪,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資本的流動,利潤的形成,經濟的發展。拿中國現在來說,如果讓地主勢力過于強大,例如個別城市的房地產出現嚴重偏離收入水平的情形,一套體面的房子,要100年的人均收入,就是明顯的地主壓迫體現。如果不加以引導和管理,演變成人人都是房奴,而地主拿著錢進一步囤積土地,推高價格,那么普通人還能有什麼剩余的資金去消耗真正的創新產品?創新產品由于凝結著先行者的風險承擔,智力,時間投入,自然價值是不菲的,例如蘋果手機,這種產品注定不會廉價,但是如果普通的消費者在房地產支出之外都沒有結余,誰去購買這些創新產品呢?又怎么能正循環的促進創新?而地價的進一步推高,只會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進一步加劇,那么自然使得地方政府也不會把資金用于創新,而由于自身利益的連接,只會考慮怎么把土地賣的更貴一些,過高的地租,反過來又會提高實業的成本,進一步壓迫實業和創新。而地主的特點就是囤積土地,靠資產增值和食利為生,利益以本地為主,自然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,不愿意有其他勢力來爭奪經濟話語權,反過來政治上也會抵觸創新,統一的市場。但是作為實業家,其實最喜歡的就是統一的市場,這點在德國的崛起歷史上看的很清晰,從關稅同盟開始,就希望內部的產品在同盟內暢行無阻,資本可以自由流動,人員也可以自由流動,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和人力,投入到生產中去,也有足夠的購買力可以促進資本的積累和再生產。只有德國擁有統一的內部市場,才能出現西門子,奔馳,寶馬這種偉大的企業,當自身企業不夠強大時,在國內市場還沒站穩腳跟,指望自身品牌直接主導海外市場,基本很難,因為無論哪國,基本都是優先保護本土企業的。往往都是在國內市場練出核心競爭力,再逐步打進海外,個別甚至可以主導海外市場。如果沒有國內的統一大市場,資本,優秀人才的積累速度會很慢,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速度也會很慢,而國際競爭很殘酷,如果其他國家的企業迅速積累起核心競爭力,反過來自己內部的市場可能會被其他國產業所擠垮。所以我們看汽車,飛機,核心軟件,金融,當前最大最強的公司,哪個不是誕生壯大在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國家。市場化但光有龐大的市場是否就能成功?不是的。印度、印度尼西亞都有龐大的人口,可以理解為內需潛力巨大,但是為什麼這么多年,發展如此落后?(印度近期改革比較有成效,但是離中國的距離還相當遠),因為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,制度是決定性因素之一。德國這些工業大企業,在建立時,都是私人建立,產權關系從一開始就很清晰,而且在崛起過程中,德國對這些企業是充滿呵護,沒看到大規模的行政干預,市場化是德國崛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色。基本靠著競爭,還有政府的職責明晰,簡政放權,德國的企業家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,才使得這一批優秀企業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。但是德國也并不是只靠民營企業,我們不能忽略國家的引導作用。德國的鐵路從一開始就是高度國有化的,但是國有化的鐵路,也承擔起了整個德國工業向世界第一梯隊沖刺的重任。所以市場化并不意味著把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,而是要讓政府簡政放權,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,同時讓國企和民企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充分發展,都是可以充分享受改革紅利的。國企有國企的規模和大投入優勢,民企有民企的效率與創新優勢,但現在的中國,這兩者都需要改革。法制化記得在英國留學筆記中明確說過西方的法制,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地方,因為只有通過法制化,充分保護國有財產、私有財產,才能使企業家精神用在創新和提升效率上,也實實在在降低政府的過度干預,還有額外的摩擦成本,例如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等。但是也并不意味著必須只能照搬英美的普通法系。因為德國就是典型的大陸法系,而這種大陸法系,也是為德國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。現在的中國,一方面需要將法律進一步完善,但另一方面,更關鍵是要保證法律的權威性,要能夠做到執法必嚴,違法必究,充分降低在執法過程中的扭曲。對當前中國的投資啟發對經濟不亢奮,更不要悲觀很多人期待政府大放水,我們覺得這種預期最好打消,要做好艱苦轉型的準備,但是也不要悲觀絕望,雖然現在經濟從之前的高速增長(8%以上)回落到中高速的階段(6.5%左右),但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統一和崛起,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,市場化改革的堅強推進,中國的14億人力基礎和上進的文化,還是擁有持續增長的潛力和動力。看看德國當年通過統一,改革,迸發出的內需力量,使得德國躋身第一梯隊,這就是很好的借鑒經驗。別忘了我們現在人均GDP才8000美元,和世界一流國家(人均35000美元)相比,空間還很大,這種空間本身就是潛力的一部分。對于過度高估區域的房地產,應該賣出三套以上的投機性房產因為現在人民幣貶值預期還在,如果美國加息,或抽緊全球流動性,必然加大這種貶值預期,而我們判斷,中國應該會采取維持市場流動性穩健,打擊影子銀行流動性的方式,來對抗貶值預期,那么以影子銀行為主要資金來源的資產價格是要小心的。而通過金融體系的草根調研,我們認為個別高估區域房地產的資金鏈來源主要是影子銀行,正規金融有參與,但并非主力,所以如果要抽緊影子銀行流動性的話,這些區域高估房地產價格是有風險的。房地產是個區別差異很大的市場,還是要深入其中研究,不要簡單說漲說跌,例如過去4年,三四線很多城市的房價跌了不少,而一線則漲了不少,深圳尤為突出。對股市不盲目樂觀,更不要悲觀經過14年暴漲,15年暴跌,現在的股市依然處于休養生息階段,個別股票估值高,而個別股票估值低,所以還是要具體分析。但是大方向來看,此時股市的機會是不小的,因為在目前的中國,擁有150萬億元的M2,必須要激活存量貨幣的效率。降杠桿的目標也要通過增加股權來達到,資金向股市的流動,應該是源源不斷的,而且市場化改革,加強法制化,逐步國際化,也給場外資金源源不斷的信心,我們最近就有接觸不少的場外大資金,已經開始在逐步布局。只是未來要掌握好節奏,不能再搞成井噴式上漲,不然之后必然是斷崖式下跌。本人從業十二年,最喜歡還是穩穩的幸福。德國之行在一路的感悟和思考中,美好的結束了,回想起來,自己出去走的還是有點少,看來是要加快自己游世界的步伐了,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世界的真實,用心去感悟歷史,真是別有一番風味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,切忌過度臉譜化認識,另外也提醒在出去旅游時注意安全,畢竟現在全球治安也堪憂。如果有想探討的地方,或者有旅游建議,歡迎發送郵件到luoyistock@hotmail.com,希望世界和平,投資順利。附錄包括一些自己寫的游記和經典報告,希望能給投資者一些啟發,未來資本市場的大機會,讓我們一起努力,挖掘屬于自己的機會。再次強調這些游記與感悟并非研究報告,其中觀點與所供職機構無關。《羅毅游世界:英國深度留學感悟與各階層分析,兼談西方認識誤區(14年6月25日)》:主要記錄在英國留學時的感悟,對海外先進經驗要學習,但也不可妄自菲薄,盲目崇拜。英國的中低層生活也辛苦,也有低素質現象,但中產素質很高,公德很強,但建立的原因是制度。中國通過市場化,法制化的改革,是可以逐步達到的,對中國經濟與改革要有信心。(注:之后是一年的大牛市,2014年7月-2015年6月)。鏈接:。《羅毅游世界:韓國的中央與地方博弈(12年10月8日)》:在韓國大選年前往韓國了解經濟與社會情況,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,未來中國與朝鮮半島的交流中,預計會越發頻繁。在當今世界大勢下,地方政府很難挑戰中央權威,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前景樂觀。鏈接:。《羅毅游中國-臺灣的藍綠之爭(12年1月10日)》:往臺灣了解經濟與社會情況,認為未來大陸與臺灣聯系將更緊,要看到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與日提升的大背景,對中國經濟和股市要有信心,過度悲觀不可取,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,股市值得期待。中央與地方的博弈,或許是經濟走向非常需要分析的一環,簡單類比不可取。鏈接:。《羅毅游世界:菲律賓的天使墮落》(11年9月1日):菲律賓在最近兩年大出風頭,前有人質事件,后有南海風波,本著了解鄰居的態度,往菲律賓考察。感覺這是一片神奇的地方,從70年代的亞洲第二富國,變成了現在亞洲比較貧窮的國度,這是為什麼呢?看看菲律賓的美女與海灘,同時還是認為股市已經處于底部區域,過度悲觀不可取。鏈接:。《羅毅游世界:南非的黑白分界-金磚傳奇第一卷(11年6月1日)》:南非的自然景觀非常美麗,而英,荷的殖民地歷史也使其人文富有傳奇。但是惡劣的治安又在訴說著政治變遷。我們在此篇游記中,詳細的分析了國際形勢,美國在4月干掉本拉登后,會對大宗商品進行洗盤,為其QE3鋪路,歐洲最終會救希臘,而中國的貨幣緊縮已經到極致,不久就會放松,重提M1定買賣,股市充滿機會,建議逐步加倉。金融大盤藍籌會是持續的明星,建議重點關注。鏈接:。《羅毅游世界:新加坡與馬六甲的時空交錯(10年8月24日)》:對比了新加坡的崛起,馬六甲的衰落,感慨只有競爭和開放才能促使區域的崛起,生動介紹了新加坡的“黃”與“賭”及當地的風土人情,經濟環境。同時分析了當時美國QE2對全球的影響,認為股市上漲符合各方利益的訴求,股市大漲的時機將來到,悲觀不可取。鏈接:(1),(2),(3)。《羅毅游世界:云頂見聞錄-馬來西亞游記第二卷(10年7月27日)》:介紹了云頂賭場的概況,揭示賭場的黑暗,反襯出股市的投資價值。對股市的核心供需要素進行分析,表明當前股市的供需結構比最低點要好不少,不要過度悲觀,可以看高一線,繼續看好新疆。鏈接:(1),(2)。《羅毅游世界之馬來西亞考察筆記第一卷10年5月19日》: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經濟考察,對大馬的生活與物價進行評述,發現大馬的物價,房價都比較便宜,但對華人的經濟歧視依舊。對人民幣大幅升值前景表示懷疑,未來人民幣應該是穩定,最多小幅升值,而世界左傾潮流無法避免,社會底層的利益將更多的顧及,成本上升將無法避免,股市將維持震蕩格局。鏈接:(1),(2),(3)。:本文是羅毅十年金融研究的一個大總結,說明05年從海外回國加入資本市場的歷史背景,輿論環境,個人心態分析,從而說明05年歷史性抄底的邏輯與藝術,而文中也用詳細的數據和歷史情景分析,以證明現在又是一次抄底的時機,長慢牛或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,不過分悲觀,要發揮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,資本市場的未來會很精彩,積極迎接挑戰。鏈接:。:針對市場的崩潰論,說明當前的美國沒有97年時的動機和實力發動新興市場的資本戰,而中國當前的實力也讓美國無法輕易打垮中國金融體系,而通過和日本的對比,說明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,政治體系的不同,國際環境的不同,中國不會步日本的金融戰敗與地產崩潰的后塵,房地產可以軟著陸,金融改革帶來金融崛起,具體改革措施已經在三中全會中得到印證。鏈接:。:針對市場依舊普遍悲觀的情緒,我們明確給出預測:中國的改革細則,還有翔實的經濟細項增長預測,希望能逐步消除投資者心底過度悲觀情緒。文章詳述了中國應該走什麼路?而很多政策已經在后面的時間中得到實際政策印證,而經濟的增長也與預測十分接近(13年7.5%以上),還望投資者能保存下來,時時與真實改革與增速做對比,或更有啟發。崩潰論聲音終于開始減小,但投資者信心依舊在低位。我們未來將繼續努力,為中國機構投資者的崛起而奮斗!鏈接:。:通過對全球經濟及美聯儲貨幣政策分析,也對中國當前的改革節奏進行分析,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流動性仍將保持相對寬松,美聯儲不會全面退出QE,中國最恐慌的時點已過,經濟可以實現7.5%附近的增長,改革,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改革將促使長期牛市出現,抓住機會,努力奮斗!鏈接:。:對于目前資本市場一片悲觀的氣氛,感到很郁悶,想發揮正能量,不會放棄,堅持向投資者闡述自己的觀點,通過全球政治史和經濟史的論據支持,讓投資者明白目前所處的歷史機遇,主要闡述中央改革的決心與能力,既得利益集團終會妥協,中國必將崛起!鏈接:。重要深度報告集錦:新股系列報告2016年H1打新收益可觀,上半年網上打新總收益率5-7%,年化9-14%;上半年網下打新總收益率2-4%,年化8-14%。“金融藍籌+打新+多賬戶”綜合策略網上年化9-21%,網下年化8-22%。打新新規出臺,新制度下年化收益率毫不遜色,2016年前五個月網上打新總收益率:4.13%-5.54%,年化收益率:9.91%-13.30%。銀行系列報告

關鍵字標籤:德國旅行社推薦